首页  / 理论 > 正文

为确保铁路安全贡献一份力量

来源:本站综合 责任编辑:任盈 时间:2023-03-17 22:02:53

在中国铁路青藏集团有限公司德令哈工务段安全调度指挥中心,一支由10人组成的平均年龄29岁的“娘子军”格外抢眼。她们负责13个车间49个班组日常标准化作业盯控。她们的岗位各不相同,有的在现场作业监控台,盯控汽车的定位系统和班组上道作业情况;有的在音频分析组,对现场作业人员通话记录进行监听分析;有的在日信息分析组,检查各班组是否按照计划时间和区间作业……“娘子军”们端坐在电脑和监控大屏前,神情专注认真,用一丝不苟的态度护航铁路安全。

“欧龙山维修工区,‘天窗’命令已下达,命令号19538,作业时间10时40分至12时40分……”3月7日,24岁的白文婷在现场作业监控台一边精准快速地与现场防护员核对作业信息,一边紧盯派工单与监控大屏上的现场机具和人员进行核对,另外还要每隔1小时通过定位系统抽查30台汽车运行、超速、越界情况。

 “每台汽车的活动范围都是固定的,如果超出范围,需要对用途、目的进行报备并做好登记。”白文婷说道。

拥有一双“火眼金睛”的她,能够迅速发现问题并通过电话提示或者隔空喊话的方式纠正现场违章作业。她说:“我们随时盯控现场作业是否按标准进行,有没有违章蛮干等问题,目的就是对安全生产起到双重保险的作用。”

白文婷聚精会神紧盯监控大屏时,在“天窗”计划管理组,31岁的严瑛瑛从容淡定,她有条不紊地将各车间上报的共49个班组近100条“天窗”计划进行审核后将能够开展的计划输入管理系统。与此同时,她还要逐一精准核对上级与车间每日下达的“天窗”计划是否一致,确保作业时间一分不差、作业里程一米不落、作业地点完全一致。“我的工作不能有任何闪失,必须要保证每一个数据都精准无误,这样才能确保‘天窗’作业安全有序推进。”严瑛瑛说道。

27岁的李晓可在信息分析组工作。此时,她正在与相关车间进行联系。“德令哈线路车间,请将2月份日信息库销号情况进行反馈。”她每月汇总的检查数据达800多条,每日对上报的信息逐条进行分析研判,对重点信息下发通报,督促相关科室车间进行整改销号,形成闭环管理。

在调度西厅一排,43岁的朱英玲头戴耳机,正在仔细聆听每个班组驻站联络员、现场防护员以及现场作业负责人之间的通话记录,分析他们标准化联控用语是否规范,“预报、确报、警报”确认变更制度是否落实,现场作业人下道避车之后再上道作业有没有执行“手比、眼看、口呼”制度。为了保证分析质量,她每天对长达5、6个小时的录音内容反复聆听,并对发现的问题逐一标注,下发分析意见。“通过回放音视频内容,既能够纠正不规范的防护行为,也能对防护员起到监督警示作用,确保现场人员上道作业更加安全。”朱英玲说道。

不同年龄的她们,在各自的岗位上默默奉献着,为确保铁路安全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文/胡慧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