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回家被人尾随,你会用什么方法摆脱?” 有博主@左尔击 表示:全棉时代这支广告的价值观是歪的! 颜值低更安全?女性的安全与否和颜值无关,ta人想要对你犯罪,总是可以找到任何理由,通过任何手段伤害到你。 美丑的标准是谁定的?是全棉时代还是网友?凭什么说人家卸妆之后的样貌是丑的? 1月8日,全国妇联机关报《中国妇女报》对此事评论称,“事关女性安全,如此严肃的恶性事件,却被商家轻飘飘地以所谓的‘创意’为说辞,美化犯罪者 、丑化受害者,充满了偏见、恶意、无知。女人是消费者不是消费品,侮辱女性的‘创意’广告遭到舆论指责,是必然的。被冒犯的广大女性消费者会用脚投票,不会为侮辱性‘创意’买单。” 然而事情并没有结束! 1月10日,深圳全棉时代科技有限公司再次针对此事发表了一篇长长的“致歉表白”,前面几行称,此事系公司内部工作失误,将对涉事管理层和责任人严肃处理,立即停止与该内容供应方合作。后面却画风一转,被网友质疑,成了回顾品牌的“自我表扬信”。 承认错误用了4行,剩下都是自我表扬……挺没诚意的! 更像公司的自我宣传。 道歉信还能这么写? 就在去年11月,知名超市大润发就曾因一张女装尺码表引发舆论热议。报道称,大润发一门店展示的宣传物料中,将女装尺码规格S、M、L、XL、XXL分别比喻为“瘦”、“美”、“烂”、“稀烂”和“稀巴烂”,并标注“仅限18-35岁女生,根据身材请先咨询客服”。 网友质疑称如此贩卖身材和年龄焦虑,是对女性极大的不尊重。对此,大润发公开致歉称,近期因大润发个别门店在宣传物料上措辞不当,为公众带来了不适,大润发深表歉意。 对此,桔子酒店发表致歉声明称,推文是为了褒奖女性独立,鼓励女性勇敢追求自我,不要被条条框框所束缚。但推文的标题有欠妥当,接受大家的批评和纠正。 全棉时代触及了人们敏感的神经,甚至还在违法的边缘试探着。无论任何时候,尾随女性图谋不轨都是应当被严打和唾弃的行为,绝不应当被用来消遣。被尾随的无论是年轻貌美的女生亦或是不那么出众的女生,都是彻头彻尾的不道德乃至犯罪行为。 利用女性恐惧进行营销,再用上“化妆前后”这样的陈词滥调作为“烂梗”。网友对他们关于物化女性、丑化女性的指控,全棉时代似乎一点都不冤。 全棉时代和上述这些商家的营销,想玩“另类”却最终“一脚踏空”。失败的不仅是“创意”,更是三观不正的内容。 今年,《民法典》正式实行。《民法典》进一步强化了对女性权利的认知与定义。近年来,我国社会对女性权益的关注与日俱增。事实上,对女性的尊重和认可,是社会文明的重要考量维度,也是一个有序社会的应有之义。 侮辱女性的行为很可怕,但更怕的似乎是那种不尊重且不自知的风气。无趣低俗甚至是恶意侮辱,类似创意为何屡屡发生? 流量至上的观点和内容标准的缺失,或许是一大原因。不难发现,不止是全棉时代,短视频流量时代,大部分企业对女性的包装,依旧固定在“网红”的刻板印象上。对女性的物化观念,伴随着快餐式的内容流水生产线,充斥在网络的不同角落。全棉时代或许仅仅只是个缩影。 好创意的标准并没有定数,但“坏想法”其实并不难认定。只是罗翔所说的“同理心”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在流量至上的时代,资本蒙眼狂奔,传播追逐眼球,一些边界被逐渐淡化。于是有人选择性遗忘,有人选择“掩耳盗铃”,甚至还选择监守自盗。 但无论标准走向哪里、流量去向哪里,我们必须明确的是,女性是重要的消费者,应当尊重和保护。但女性绝不是消费品,不应被肆意消遣乃至攻讦。 无论创意的主角是何性别,主题是何角度,任何创意必须要有底线。在创意的草原上策马奔腾甚至是天马行空时,必须要有道德的准绳作为“牵引”。否则任何披着“创意”外衣的变相侮辱,将如同脱缰野马一般,让更多的人受到伤害。 守住道德底线,把住内容关口,是对群众的负责,更是企业当尽的社会责任。同时,作为普通群众,从自我做起切实尊重女性的同时,也需共同参与,切实营造良好的环境,让侮辱女性的不正之风无所遁形。 对此,你怎么看? 欢迎在留言区告诉我们 来源:上海女性 本期小编:银河 投稿:小北欢迎各位有才华的伙伴投稿,有很丰厚的稿酬呦~关注微信公众号北疆女声,回复关键词【投稿】,了解更多。或者直接加小北微信:beijiangns,期待您的到来~ 原标题:《广告创意又翻车???涉嫌丑化侮辱女性!这种创意,拒绝!》 |